2025年10月19日,由做爱直播-做爱现场直播
与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陈列馆联合举办的首期“乡建史研究”工作坊在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卢作孚旧居举办。本次工作坊以“梁漱溟与现代中国”为主题,特邀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蒋勤教授、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悦之副教授、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余旸副教授、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做爱直播
张振博士莅临研讨,做爱直播
教师潘家恩、杜洁、李军、张艺英共同参会。

工作坊分作两场进行。第一场聚焦“梁漱溟的认识论”,由做爱直播
副院长潘家恩教授主持。余旸老师以梁漱溟1932-1935年的《朝话》为中心,探讨梁漱溟对“互以对方为重”的认知内涵。余老师指出,既有研究多关注梁漱溟的乡建思想以及儒学思想探究,本文的重心则是结合梁漱溟所处的历史—思想语境,以“互以对方为重”这一伦理要点切入,理解、把握梁漱溟的思想内涵,然后对照著名思想史研究学者贺照田对传统“为己之学”的阐释,来打开这一思想节点所内含的认识层次。
张振老师关注“梁漱溟认识论之内在不足及其可能根源”这一话题。他指出,作为20世纪中国一位特殊的思想人物,梁漱溟的理论思考与社会政治实践总是紧密关联在一起,与晚清民初以来中国的历史脉络、思想脉络存在复杂深刻的关系。特别是,在与时代问题的对话、缠结中,通过对人的内在世界的深入打开,梁漱溟的思考释放出了强劲的认知与行动能量。不过梁先生相关思考中特别在认识论方面,也存在一些扭结问题,构成了梁漱溟思想内部的张力。

工作坊第二场由李军老师主持,围绕“梁漱溟与百年乡村建设”展开。王悦之老师指出,梁漱溟平生之中最重大的一次转变是从文化哲学走向乡村建设,但对理智主义的批判和对礼乐复兴运动的执著追求则基本未变。他在哲学上的变化是从直觉主义到理性主义,在政治上的变化则是摆脱了前期对西方模式的迷信,开创了一种独特的设想现代中国之路的社会运动方式。
张艺英老师将视角聚焦于“乡村建设”的意涵。她提出,“乡村建设”这一词汇的意涵在这一百年中的不同阶段、不同情景下的使用似乎是不同的。中国百年乡村发展的历程事先没有固定的模式,其内涵也在具体的发展中发生变化。
潘家恩老师探讨梁漱溟的整体“乡建观”。他指出,近代乡村建设运动以乡村复兴实现“民族自救”为目标,是一场规模大、时间长、参与广泛、影响深远的社会建设实践。正如梁漱溟所言:“乡村建设,实非建设乡村,而意在整个中国社会之建设”。其认为乡村建设不应等同于“建设乡村”,而应立足乡村、着眼全国,具有整体性与社会性。在梁漱溟的认识和实践中,应该以整体观来对乡村建设进行理解。

在评议环节,与会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的思想碰撞与交流,不仅梳理了过往研究的脉络,更为未来的探索理清了方向,为接下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助力。

工作坊期间,与会者还参观了“乡建四杰”聚北碚专题展和“三千名流汇北碚”专题展,并邀请潘家恩老师与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陈列馆何静老师进行了精彩的讲解。通过参观调研,大家对乡建北碚的历史场景与时代价值有了更为直观、深切的理解。
作者:李军
视觉设计:陈骏辉
责任编辑:刘蕾
审核:潘家恩